冬病夏治 提前预防老毛病
发布时间:2019-08-06 11:34
点击数:
【什么叫冬病夏治】
“冬病”顾名思义,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。患有“冬病”的人,多属于阳虚体质,一年四季中人体在夏季时的阳气最为旺盛,而在这个季节通过一些培补阳气的方法来纠正阳虚体质,常能使“冬病”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得到明显的改善,这便是“夏治”。“夏治”实际上是针对冬病的一种预防措施。
冬病夏治是一种系统的综合疗法,包括外治、内服、气功、食疗、体育锻炼。对于呼吸系统疾病而言,尤其还要注意呼吸功能的锻炼。患者只有抓住夏季这个时间段,在疾病稳定期,综合运用多种方法,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。比如穴位敷贴(即三伏灸)、穴位艾条灸、穴位注射、穴位拔罐、脐疗、刮痧,药膳等。
【2019年三伏灸贴敷时间】
初伏加强:7月7号
初伏:7月12号
中伏:7月22号
末伏:8月11号
备注:详情请咨询相关科室。
【贴敷疗程】
贴敷疗法三年为一疗程,病程长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疗程。
【哪些疾病适合三伏灸】
1、肺病科:哮病(支气管哮喘)、久咳(慢性支气管炎)、肺胀(肺气肿)等
2、针灸科、推拿科:腰痹(颈肩腰腿痛)、项痹(颈椎病)、偏痹(腰椎间盘突出)等
3、儿科:小儿哮病(小儿支气管哮喘)、暴咳(小儿支气管炎)、肺炎喘嗽(小儿肺炎)等
4、耳喉鼻科:鼻鼽(鼻炎)、喉痹(咽炎)等。
【什么是三伏灸】
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,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。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的疗法,是世界最早的预防医学。
三伏灸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,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,所以称为三伏灸。天灸则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,又名为自灸,冷灸,又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。三伏天是全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,也是人们体内阳气相对充沛、人体腠理疏松、气血畅通的时候
,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,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辩证分析后,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,引起穴位局部的充血,甚至起泡,药性深达脏腑。三伏灸就是运用此时机乘其势而治疗,往往获得良好的疗效,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自然疗法。
【贴药后注意事项】
1、贴药后,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、轻度瘙痒为正常反应。
2、贴药后,皮肤出现水疱,小者自行吸收愈合,大者可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干,涂上紫药水等,注意保护好创面,避免引起感染,若水泡感染,皮肤专科治疗。
3、贴后若局部出现刺痛、瘙痒、灼热等不适时,应立即取下药膏,禁止抓挠,不宜擅自涂抹药物,一般可自行痊愈。
4、治疗的同时,应戒食如牛肉、鸭肉、鹅肉、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。贴服期间应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,不要贪凉,不要吃肥甘厚腻生痰助湿的食物药,禁食海鲜、虾易发物。
5、贴药19小时内不能冲冷水澡,避免影响治疗效果。
禁忌症及禁忌人群
疾病急性发作期、发烧、咽喉发炎、不会表达的小婴儿、孕妇、肺结核患者、严重心肺功能不足者、心脏病患者、阴虚火旺体质者,、皮肤容易过敏者。
【温馨提示】
三伏灸的治疗必须系统,并要进行相应的戒口,否则疗效会大打折扣,而处于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则不宜进行三伏天灸。
- 上一篇: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注意事项
- 下一篇:副市长袁冰率队到我中心调研基层医联体发展情况